2025年4月19日 | 你是第58693203位来访者 | 在线1145人 |
![]() |
||
GABRIEL FAURE1845-1924 1-7 REQUIEM,OP.48 ELLY AMELING SOPRANO BERNARD KRUYSEN BARITONE NETHERLANDS RADIO CHORUS 8 PAVANE,OP.50 9-14 PELLEAS ET MELISANDE,OP.80 JILL GOMEZ SOPRANO ROTTERDAM PHILHARMONIC ORCHESTRA JEAN FOURNET DAVID ZINMAN〈PELLEAS〉 指挥:Jean Fournet / David Zinman 歌手:Elly Ameling / Bernard Kruysen / Jill Gomez 合唱:Netherlands Radio Chorus 演奏:Rotterdam Philharmonic Orchestra ADD (P)1975,1980 (C)2001 介质:CD 版本:原版 产地:德国 复制以下帖到IE地址拦> 回车 > 点击试听。 http://www.xiami.com/album/1429038291?spm=a1z1s.3521865.23310001.1.j8X6QR |
![]() |
||
安魂曲又被称作"追思曲"或"慰灵曲",是天主教在祭奠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。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弥撒曲--安魂弥撒(Requiem Mass)。之所以称为安魂曲,是因为唱词以"Requiem Aeternam"(主啊,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)开头。安魂曲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,但减少了荣耀经(Gloria)和信经(Credo),增加了《末日经》(Dies Irae)和《永恒的光辉》(Lux Acterna)。 早期作曲家拉索、帕莱斯特里纳、维多利亚等都写过安魂曲,比如帕莱斯特里纳1591年创作的《死者弥撒》(Missa Pro Defunctis)和维多利亚1605年创作的《悼亡仪式》(Officium Defunctorum)就属于安魂曲,虽然它们形式上与后来的安魂曲有些出入。 历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无疑是莫扎特的那部。其结构为: I Introitus 进堂咏 II Kyrie 垂怜经 III Sequenz 继抒咏 1 Dies Irae 末日经 2 Tuba Mirum 号角响彻四方 3 Rex Tremendae 威严的君王 4 Recordare 慈悲的耶稣 5 Confutatis 羞惭无地 6 Lacrimosa 痛哭之日 IV Offertorium 奉献经 1 Domine Jesu 圣主耶稣 2 Hostias 牺牲祈祷 V Sanctus 圣哉经 VI Benedictus 降福经 VII Agnus Dei 羔羊经 VIII Communio 圣餐经 自莫扎特之后,很多作曲家都写过安魂曲,其中勃拉姆斯的《德语安魂曲》、威尔第的《安魂弥撒》、福莱的《安魂曲》与莫扎特的那部并称为"四大安魂曲"。而近现代的安魂曲不论在题材内容、文字形式还是戏剧性手法方面,常常超越宗教的范围,并由大型管弦乐队伴奏,如布里顿的《战争安魂曲》和欣德米特的《紫丁香安魂曲》。 由于长期担任管风琴手或唱诗班指挥,福莱对宗教音乐有很深刻的认识,而《安魂曲》则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。1885年、1887年,福莱的双亲相继去世。悲痛之余,福莱开始创作这部《安魂曲》,并于1888年在他供职的玛德莲教堂首演。多年来,福莱在教堂中为无数的告别仪式与葬礼担任过管风琴伴奏,以至于他对传统的那些安魂曲都感到厌烦了。在他看来,宗教音乐应当"简朴清纯",柏辽兹的《安魂曲》虽然宏伟,但缺乏宗教性,而威尔第的《安魂曲》则过分情绪化。在近两个世纪里,每位作曲家在写作《安魂曲》时都把重心放在《末日经》里,而福莱恰恰放弃了《末日经》,只是在《拯救我》(Libera Me)一节内将末日审判的情景一笔带过,此外还增加了同属葬礼仪式的《在天堂里》(In Paradisum)一节。从结构上看,这部《安魂曲》不仅篇幅短小,而且合唱团和乐团也是小编制的,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杰出的声乐作品之一。整部作品里没有阴沉和恐怖,反而洋溢着温暖而安详的气氛,体现出福莱对死亡的超越以及对宽恕和希望的追求。 |
![]() |
|||
Copyright© 希望音乐(音响)版权所有2001-2019 | ![]() |
||
服务电话:(0591)87676378 Email:hifi@hopemusic.com.cn | |||
出版物经营许可证:新出发 鼓文出 字第191号 闽ICP备05027004号-1 |